关于我们

淅川县物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淅川县九重镇马岗,成立于2017年,现有员工23人。企业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以多种农作物秸秆为原料,以自主知识产权的常温有氧发酵技术及配套设备等各项专利技术为依托,是一家专业从事生物有机肥、液体菌肥等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及销售为一体的技术创新型企业。

资质荣誉

淅川县物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淅川县九重镇马岗,成立于2017年,现有员工23人。企业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以多种农作物秸秆为原料,以自主知识产权的常温有氧发酵技术及配套设备等各项专利技术为依托,是一家专业从事生物有机肥、液体菌肥等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及销售为一体的技术创新型企业。

产品展示

淅川县物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淅川县九重镇马岗,成立于2017年,现有员工23人。企业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以多种农作物秸秆为原料,以自主知识产权的常温有氧发酵技术及配套设备等各项专利技术为依托,是一家专业从事生物有机肥、液体菌肥等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及销售为一体的技术创新型企业。

新闻动态

淅川县物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淅川县九重镇马岗,成立于2017年,现有员工23人。企业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以多种农作物秸秆为原料,以自主知识产权的常温有氧发酵技术及配套设备等各项专利技术为依托,是一家专业从事生物有机肥、液体菌肥等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及销售为一体的技术创新型企业。

研发能力

淅川县物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淅川县九重镇马岗,成立于2017年,现有员工23人。企业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以多种农作物秸秆为原料,以自主知识产权的常温有氧发酵技术及配套设备等各项专利技术为依托,是一家专业从事生物有机肥、液体菌肥等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及销售为一体的技术创新型企业。

联系我们

淅川县物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淅川县九重镇马岗,成立于2017年,现有员工23人。企业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以多种农作物秸秆为原料,以自主知识产权的常温有氧发酵技术及配套设备等各项专利技术为依托,是一家专业从事生物有机肥、液体菌肥等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及销售为一体的技术创新型企业。

承诺是金 一位游子的返乡创业之路

发布日期:2021-11-25


  看着满载生物有机肥和有机水溶肥的卡车第一次缓缓驶出工厂的大门,淅川县物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光正的两眼湿润了,面带笑容的他,此刻胸中腾起喜悦的潮水,涤荡着返乡创业4年来的酸甜苦辣……

  2017年7月的一天上午,在家习帖的他接到老同学石成宝从家乡淅川县打来的电话:“光正呀,我现在调到县农业局主持工作了”。没等张总说出祝贺的话,到任不久的县农业局局长便直奔主题:“到农业局最难的工作就是秸秆禁烧,每年夏收、秋收时节,全县要派出5000多干部群众到田间地头防止秸秆焚烧。一堆火,省、市、县罚款合计65万呀!武汉大学多,你又认识大学的教授多,他们里面有没有秸秆科学利用方面的专家和专利技术?” “有,老同学,这次你还真找对人了。” “太好了!你可否牵头把这个项目引进到家乡来?” “中!”就这样,一通电话,成了家乡的召唤;一句承诺,开启了一位游子漫漫的创业路。

  承诺容易,践行难。而张总的践行之路尤其艰难!

  原以为自己认识的华中科技大学生科院张晓昱教授团队的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生物有机肥的技术是成熟的,深入了解之后,当初的信心和热情几乎归零。原来,张教授团队的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生物有机肥技术,是一种现有有机肥生产领域的颠覆性创新技术,它摒弃了利用动物粪便或塘泥和秸秆混合,进行高温厌氧发酵的技术,采用相反的常温好氧发酵技术,利用百分之百的农作物秸秆生产生物有机肥。虽然将传统的有机肥发酵时间由70—90天,大幅缩短到15—18天,而且建厂条件单一,环保无污染,但这项技术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无法规模化生产的关键在于规模化发酵的厚度尚未突破:秸秆发酵所接种的糙皮侧耳菌虽然分解木质纤维的能力超强,但它不耐高温。实验室做的浅盘发酵厚度只有2—3公分,菌丝萌发过程中,物料散热、透气供氧都没问题,但发酵厚度增加之后,物料透气能力变差,新鲜空气不能进入,菌丝萌发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也散发不出去,菌种就会在缺氧和高温环境中死去,发酵停止。没有低成本、可应用的技术解决这个难题,连专利也无法申请。怎么办?老同学信任与期待的话语是那么的坚定与恳切;自己承诺的余音犹在,不容退却也无法退却!


  向张晓昱教授详细请教了常温好氧发酵所需的技术条件和发酵环境之后,张总立即行动起来,找来投资伙伴,在武汉大学租用了200多平方米的实验室,改造成恒温恒湿的微型发酵车间;腾空自家的车库,买来30多个大小不一的塑料收纳箱和塑料管、手锯、电钻、扎带等材料和工具,开始了发酵箱的模型设计、手工制作及微型发酵箱的制作和创新实验。在张晓昱教授及其团队的配合与指导下,经过一年多的反复实验与改进,由成功、失败、再成功、再失败……终于把常温好氧发酵秸秆的发酵厚度,从当初实验室的2—3公分,提高到一米以上,达到了该环节规模化生产成本核算的要求。

  功夫不负有心人。张总在实验过程中,细心地收集了大量的数据,不仅为专利申请提供了数据和技术支撑,由此成为《一种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生物有机肥的方法》这一发明专利的第二发明人,也为工厂化生产所需的大型发酵箱的设计、加工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同时为发酵箱申请了《一种发酵器皿》的发明专利,并把这一发明运用到了生产实践中来。

  发酵问题解决了,搬掉了科技成果向规模化生产转化之路上的首座也是最大一座大山。但摆在面前的困难仍然很多:把上述技术应用在规模化生产中,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是首例。把秸秆变成有机肥,理论上要经过粉碎、浸润、高温灭菌、接种、发酵、固液体分离、液体过滤与收集等诸多环节,所需核心设备市场上没有,怎么办?生产线如何设计?厂房如何布局?一切都得从零开始。于是,张总在网上把中央电视台的《我爱发明》节目中有关机械设备部分,收集起来,对与项目有关的发明反复观看、揣摩;购买书籍,刻苦钻研……苦心人,天不负!《草本碎料浸润灭菌一体机》、《一种低温有氧发酵基料液固体接种一体机》、《箱装物料卸货平台》等5项实用新型专利应运而生,并成功运用到生产实践中来。


  经过4年漫长的实验、设计、建厂,设备委托加工、安装调试、改进和不断完善,如今,终于建成了全国第一条利用常温好氧发酵技术,年产3万吨生物有机肥的生产线。其产品不经任何后期调配,氮、磷、钾等总养分达11.78%,高出国家最新有机肥标准近3倍;有机质含量最低达71.8%,高出国家最新有机肥标准2倍多;国标中没有的腐植酸含量最低达17%以上,产品具有有机肥和生物菌肥的双重功效,为有机肥生产开拓了新思路,树立了新标杆。公司建厂之初优先建立的万级空气净化生物实验室,在上海微生物专家张引芳老师的亲自设计和指导下,成为了南阳市目前最先进的生物实验室。

  为一个“中”字,耗时4年,张总和他的团队用辛勤和汗水把秸秆这一农业废弃物变成了优质的生物有机肥,不仅践行了当年的承诺,也带动了当地的劳动力就业,为当地环境的保护、经济和绿色农业的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小溪

  2021年9月3日